二四、合纵连横——公孙衍和张仪


blueski推荐 [2012-1-3]
出处:《先秦历史故事》
作者:蜀山剑侠
 

关东各国,首先是韩、魏,感到了秦的威胁,自然会产生联合抗秦的要求。秦见东方各国有联合的倾向,当然要设法破坏这种联合。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合纵连横的出现,便是这种形势的产物(战国时,弱国联合进攻强国,称为合纵。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,称为连横。战国后期,秦最强大,合纵就指各国联合抗秦,连横就指某几个国家跟从秦国进攻其他国家)。

公元前三三四年,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(现在的山东滕县东南)会见,互相承认对方是“王”,可说是合纵的初步尝试。当时的魏相惠施主张联齐,让魏东方的安全得到保障,以便专心抵抗西面的秦国。后来公孙衍再进一步,在公元前三二三年提出魏、韩、燕、赵、中山互相承认称王,那就是想搞东方各国大联合——合纵了。公孙衍是合纵的第一个代表人物。与公孙衍同时而相对立的是张仪。张仪是连横的代表人物。公孙衍和张仪都是魏人,公孙衍还在秦做过大良造,领兵打败过魏军。说也有趣,公元前三二九年,张仪从魏到秦,公孙衍也从秦到魏,两个人一来一往,后来竟成为两大对立运动的代表人物。这种人,在诸子百家中,也有个名目,叫做纵横家。

张仪原来是个地位低微的“士”。他起初在楚国找出路。因为贫穷和品行不好,人家少了东西,便把他当做贼,打得他遍体鳞伤。老婆怪他,若不读书游说,怎会受此羞辱。张仪并不正面回答,只张开口来,叫老婆看,问她:“看我的舌头在否?”老婆说:“在。”张仪便说:“那就行了! ”

张仪这样的纵横家,的确专靠一张嘴吃饭。他在秦受惠文王任用之后,经常到别国去进行活动,用动听的词令引诱对方钻进秦国的圈套。

张仪的活动常见成效;公孙衍的工作远不如他,常碰钉子。上面说到的“五国相王”,就受到张仪的破坏。他出去会见齐、楚的大臣,同五国唱对台戏。第二年,他跑到魏国,居然活动到让魏罢免惠施、用张仪为相的地步。他要做到这一步,必须叫魏惠王相信联齐毫无用处,不如亲秦,使魏秦能够和平共处。不过骗人的鬼话终究要被人看穿,张仪进一步就吓唬惠王,要他对秦国唯命是听,惠王当然不肯听他。

公元前三一九年,魏驱逐张仪回秦。公孙衍受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支持,做了魏相。《史记》、《战国策》等古书说有个苏秦挂六国相印,显然是这件事的误会。苏秦的年龄比张仪小得多,可说是下一辈人,传说苏秦、张仪同学更是根本不可能有的事。公孙衍也没有挂六国相印,是魏一国的相国,不过其余五国都支持他而已。

这年,魏惠王死了,襄王即位。下一年,公孙衍组织了魏、赵、韩、燕、楚五国合纵攻秦,推楚怀王做纵长。五国合纵,其实只有三晋出了兵。他们攻函谷关失败,就分别退回本国。所以,头一次合纵没有取得什么效果。

是不是公孙衍的本领不如张仪呢?这也不见得,问题在于合纵确实难搞,列国不容易齐心。燕离秦很远,在战国中期,并没有反秦的要求。齐是东部沿海地带的大国,三晋位于齐、秦的中间,齐也并不感觉秦的威胁。楚和秦是有利害矛盾的,但长时期以来,与魏敌对时多,合作也有困难。韩、魏最受秦的威胁,搞合纵的要求最迫切,但一旦发现远水不救近火,不免要向秦乞求妥协。

张仪一心注意中原,见公孙衍的合纵失败,便主张攻韩通周。这却未免过于性急。惠文王听司马错的话,先取巴蜀。张仪也领兵参加了灭蜀的战争。

张仪对秦最大的功劳是劝楚怀王绝齐。公元前三一三年,他到楚国,劝怀王和秦结亲,使秦、楚永为兄弟之邦,断绝与齐的联盟,表示秦愿意把商、於之地(商,现在的陕西商县东南;於,现在的河南西峡)六百里送给楚国。

楚怀王相信张仪的话,群臣也都为六百里地向怀王道贺,只有陈轸一人反对。陈轸说:“秦之所以重视楚国,原因在于齐楚联盟。如果与齐断绝往来,楚国就孤立了。秦为什么耍送六百里地给孤立的楚国?张仪回秦,必然赖掉他的诺言。我们既失掉齐这个盟国,又与秦发生冲突,必然两面受敌。为大王着想,不如向齐国打个招呼,假装断交,派人跟张仪前去,等商、於之地到手,再真的联秦绝齐,不给,就继续执行联齐的政策。

陈轸提出的办法,极为稳妥,怀王却一句都听不进。他立即与齐断绝往来,派一个将军跟张仪到秦,接受割地。张仪到了秦国,假装从车上跌落,脚部受伤,三个月不能上朝。楚怀王等得心焦,以为秦怀疑楚是否真正绝齐,竟派人到宋国去,在宋公开谩骂齐王。齐宣王大怒,向秦提出改善关系的建议。张仪见时机成熟,才上朝办事,接见楚使者,说有封邑六里,要送给楚王。楚使者说:“我奉命接受商、於之地六百里,从来没有听到过六里的话。”张仪只是一味抵赖,说是楚王误会了他的说话。

怀王听到使者还报,恼羞成怒,命将军屈攻秦,想用武力夺取商、於之地。商、於在汉水支流的丹水流域。秦军在阳(丹水北岸)大破楚军,斩首八万,俘获屈等七十多个将领,进而占领楚的汉中,即汉水中游一带的地方。怀王又恨又急,调集新军,进行反攻,刚到蓝田,便被秦军打败。这蓝田并不是离咸阳很近的陕西蓝田,而是湖北钟祥西北面沿汉水的一个地点。当时秦军占领楚汉中郡,已深入楚境,楚军反攻失败,只得屈服求和。这时是楚怀王十七年(公元前三一二年)年。公元前三一一年,秦向楚提出,愿意退还汉中的一部分,换取楚的黔中(现在的湘西一带)。怀王负气,表示只要交出张仪,不消还地,便肯割让黔中。张仪明知楚王的用意,但他对楚国的内情了解得很透彻,敢于冒险前往。他对秦惠王说:“臣和楚国的靳尚友善,靳尚深受楚夫人郑袖信任,郑袖的话,楚王无不听从。而且秦强楚弱,臣奉大王之命前去,楚怎敢杀害?假使杀了臣而让秦得黔中之地,臣也心甘情愿。”

张仪到了楚国,怀王把他扣押起来,准备加以杀害。靳尚接受了张仪的贿赂,对郑袖说了一通鬼话。他骗郑袖,说秦将送一位美人给楚王,随从的都是宫中最好的歌女,另外还有六县土地。楚王势将尊重秦女,把你打入冷宫。不如劝楚王放掉张仪,打消这件事情。

郑袖听了,果然非常恐慌,连日连夜劝怀王释放张仪。她说:“人臣各为其主,张仪欺骗我们,是忠于秦王,不好十分责怪。现在我们还没有献地,秦就派张仪前来,是尊重大王的表现。大王杀了张仪,秦王一定要发兵攻楚,大局不堪设想。请大王先把贱妾母子迁往江南,免得到了那时被秦军杀害。”怀王越听越怕,果然放了张仪。这时屈原出使在齐,等他回来,问怀王为什么不杀张仪,怀王后悔,要追张仪,已经来不及了。

这年,秦惠文王死去,武王即位。武王素来讨厌张仪。公元前三一○年,张仪被迫离秦赴魏,不久,死在魏国。